2006年5月3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五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陈师傅是274号院的宝
本报记者 汪嘉林 文/摄

  杭州市中山中路274号是个僻静的小院儿,虽说是老房子,但很整洁,住在其间的20多户居民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其乐融融。
  “以前可没这么好,现在能这么整洁多亏了住在二楼的陈师傅。”5月27日下午,记者去采访时,住在102室的陈老太告诉记者,被大家称为陈师傅的人叫陈瑞发,是1995年搬进来的。自从他来了之后,小院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在他的努力下,居民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了,一些以前住得不顺心搬出去的居民又回来住了。

  第一次看房就遭了“袭击”
  因陈师傅还在外面忙,记者跟他约好第二天傍晚再去。5月28日黄昏时分,还没走进274号的大门,记者就已经听见了从里面传来的扫帚与地面磨擦发出的“哗哗”声。一进门,记者便看见了一位穿T恤的中年男人在扫地。“肯定就是他了。”记者上前一问,果然,这位声音洪亮、身子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人就是陈师傅。
  陈瑞发告诉记者,当初他第一次来看房子的时候就遭到了“空中炮弹”的袭击。那是1994年夏天,陈瑞发所在单位打算分配一套住房给他,地点就在中山中路274号。欣喜若狂的陈瑞发一下班便去看房。
  “哪里知道,我一进门一口痰就从天而降,正好落在我的头上。”当时,陈瑞发想找“肇事者”,可是抬头一看,满墙的窗户都关得严严实实。
  细心的陈师傅开始关注起了这个小院的环境卫生,发现地上垃圾挺多的,还发出臭味,怪不得这么热的天,居民都关着窗户。
  “我是在景区市政市容管理处工作的,平时管的就是这环境卫生的问题。”陈瑞发实在看不过去了,到马路对面的杂货店买了把扫帚便干了起来。
  住在102室的陈老太看见了,便给他拿来了凉茶和毛巾。“原本真不太愿意住到这儿来,老人家的凉茶和毛巾让我铁了心住下,并要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小院的现状。”陈瑞发感动之后,下了决心。

  帮助别人其实很快乐
  1995年4月,陈瑞发正式住进了274号202室,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下过的决心。“当时,我就给自己立了规矩,早晨起来和晚上回家都必须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扫。”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地面干净多了。
  时间很快到了1995年的夏天,“院子干净了,晚上,大人、小孩纷纷拿着凳子出来乘凉。”这在陈瑞发看来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因为他觉得,邻居之间关系紧张就是因为沟通太少,大家都到外面来乘凉,海阔天空地聊着,原本紧张的关系自然就得到了缓解。
  但是这样融洽的氛围随着夏天的结束似乎也就结束了。有一天,四楼的住户和一楼的住户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陈瑞发向记者介绍,那天风很大,四楼住户的一个花盆被风吹落之后砸碎了一楼住户放在院子里的玻璃鱼缸。
  这还了得,视两条银龙鱼为宝贝的一楼住户来了气,跑上四楼讨说法。可是四楼的住户也觉得自己挺有理:“你的鱼既然这么珍贵,为什么要放在院子里呢?花盆又不是我故意扔下去的,要我负什么责任啊?”
  两个人谁都觉得自己有理,丝毫不肯有半点儿让步,最后甚至要动手了。
  “当时,我正在睡午觉,听到后赶紧冲了上去。”陈瑞发告诉记者,幸好他长得比较魁梧,站在两人中间一下子将两人分开了。
  陈瑞发把两人叫到了自己的房间里,泡上一壶茶和他们好好聊了起来。一个看上去似乎很难解开的结在3人畅所欲言将近一下午后居然自动解开了。“沟通还是很重要的。”之后,陈瑞发又多了一项任务,他每天晚上都要东家长李家短地去串串门。无形之中,居民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样激烈的矛盾也没有再发生过。
  “谁家不会遇到点麻烦事呢,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力提供帮助是应该的,我自己也会觉得快乐。”正当陈瑞发向记者讲着这些故事时,二楼的方大妈告诉记者,前年因为自己不慎将房门钥匙锁在了屋里,是陈师傅从他家阳台跳到她家阳台去帮忙开的门。那天,随着“哎哟”一声,虽然陈师傅跳过了阳台,但腰给扭了。
  “老陈真是个好人啊!给我开了门后,他在医院躺了三四天呢。”方大妈告诉记者,在这楼里几乎每户人家都接受过陈师傅的帮助,现在居民能这么和和气气地生活在一起全亏了老陈这位热心人。